鶴鳴於九皋,聲聞於天。短短20多年,成都高新區發生了陵谷變遷。有這樣一組數據: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增加值從1990年的1990萬元,增長到2012年的878.9億元,增長了4000多倍。近年來,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%以上,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30%。2012年,成都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230億元,成為四川省首個2000億工業園區;成都高新區GDP占全市十分之一以上,工業增加值占全市五分之一,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省80%以上。
  這些數據也許是枯燥的、抽象的,但對成都高新區“築夢地”肖家河的原住民來說,對見證了這一奇跡的成都高新人來說,翻天覆地的變化卻是具體的,可感的。
  從一次創業、二次創業到三次創業,在成都高新區跨越發展中,總有一種精神在抒發,總有一種力量在推動。儘管不同的人有不盡相同的解讀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,那就是創新創業的精神,那就是創新驅動的力量。
  這裡,有全國最大的科技孵化園,常年保持在孵企業2000餘家;這裡,有“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”,平均每天有30多件專利申請;這裡,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項新技術成果轉化……早年孵化培育的本土科技型企業也迎來了收穫期,聚集壯大,在區域發展中挑起了大梁。
  成都高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四川全省三分之一強,在成都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擁有成都高新區,成都更有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“示範區”,建設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、創業之都的底氣。
  無疑,科技創新是驅動成都高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。但也不能忽視推動成都高新區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、社會管理創新、服務創新的力量。從40萬元開辦費到創立全國高新區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募集資金;從體制不全的一個管理部門到“小機構,大服務”;從盲目的、打鳥式的招商引資到圍繞產業重點,在國際範圍內擇商選資,從被迫無奈的白手起家,到瞄準高端,打造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……無不體現創新的力量。
  “引進一個人才,壯大一個產業”,這是對成都高新區積極引進高端人才,通過匯聚全球優秀資源發展壯大產業的形象概括。國家“千人計劃”專家鄒學明幾年前從美國到成都高新區創業,自主研發出中國第一臺1.5T大口徑超導磁體和超導MRI整機系統,打破了西方長達30年的技術壟斷;歸國博士王暾在全國率先實現地震預警“零”的突破……近年來,成都高新區人才聚集呈現加速態勢,每年新引進的留學回國和博士創業人員超過100名,每年新增的外國專家超過200名,每年新引進的中高端人才超過1萬名。截至2012年年底,成都高新區人才總量達22.8萬人;累計引進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695人,創辦企業510家,聚集國家“千人計劃”14人,四川省“百人計劃”56人。
  正是在這樣持續的創新之中,成都高新區營造了在世界範圍內的比較優勢,吸引了國際企業和人才的聚集,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  成都高新區生動的創新實踐說明,創新驅動不僅僅是科技創新發展,而是包括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全面創新發展,此外,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才。
  20多歲的成都高新區風華正茂,充滿青春的活力,充滿創新的活力。
  創新逐夢,創新永遠在路上。
  擁有創新的成都高新區永遠年輕。  (原標題: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19dyqw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